我是米开朗基罗,这是我的人生故事
我是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雕塑家、画家、建筑师,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固执、不安分、饱受折磨的灵魂。人们称我为天才,但天才不是一种天赋——它是一种负担,一种永不让你休息的火焰。
我像疯子一样工作,像穷人一样生活,像战士一样战斗。我生来就不是安逸的,我生来就是为了奋斗。
让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
生于岩石与尘埃之中
我于 1475 年 3 月 6 日出生在托斯卡纳的小镇卡普雷塞。但我不记得卡普雷塞。当我还是个婴儿时,我们家搬到了佛罗伦萨附近的塞蒂尼亚诺。
我的父亲卢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布奥纳罗蒂是一位没什么钱的贵族。我的母亲弗朗西斯卡·迪·内里体弱多病。
她无法照顾我,所以我被送到一个石匠家里生活。我从小就被凿子、锤子和大理石粉尘包围着。因此,我成为一名雕塑家也就不足为奇了。石头是我的摇篮;雕刻已融入我的血液。
但童年并没有持续多久。我六岁时,母亲去世了。我几乎不记得她的脸。我的父亲冷漠而疏远,我很早就知道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我自己的双手。
我父亲希望我成为一名商人或官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但我对线条、形状和数字很感兴趣。我花了好几个小时素描、绘画、做梦。我父亲为此打了我。他说我在浪费我的前途。
13 岁时,我违抗了他的命令。我成了佛罗伦萨最出色的画家之一多梅尼科·基尔兰达约的学徒。正是在这里,我学会了壁画艺术,但我从未满足。绘画还不够。我想雕刻,让石头活起来。
就在那时,我找到了去梅迪奇花园的路,那里矗立着古罗马的伟大雕塑。我从未见过比这更美丽的东西。正是在那里,我遇到了雕塑家贝尔托尔多·迪·乔凡尼,他曾师从多纳泰罗本人。
他在我身上看到了某种东西——一股火焰,一种渴望——并把我介绍给了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洛伦佐·德·美第奇。
美第奇宫廷
洛伦佐带我进入他的宫廷。我师从当时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诗人、艺术家——他们都聚集在那里。我与王子共进晚餐,与学者辩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我。我年轻、傲慢、才华横溢,这是一个危险的组合。高年级的学生鄙视我。
然后是彼得罗·托里贾尼。
他是个暴君,比我高大强壮,而且他恨我。一天晚上,他妒火中烧,打了我一顿——打得太狠,把我的鼻子打碎了。
我的脸上血流如注。我倒在地上,喘着粗气,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种屈辱、痛苦和愤怒。我的鼻子一直没能完全好起来。在我的余生里,我的脸上都留有那晚的痕迹。
哀悼基督
1492 年,洛伦佐·德·美第奇去世。一切都变了。新统治者皮耶罗·德·美第奇对艺术毫无兴趣。随后,狂热的僧侣萨沃纳罗拉上台,反对奢侈、美丽和美第奇家族。佛罗伦萨反对的正是我所热爱的东西。
我去了博洛尼亚,在那里我学习解剖学,秘密解剖尸体。我想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了解人体形态。我研究肌肉、骨骼,以及肉体在它们上面伸展的方式。我不仅仅是雕刻大理石——我还雕刻生命。
1496 年,我抵达罗马。当时我只有 21 岁,饥渴难耐,迫切想要证明自己。
他们给了我一块卡拉拉大理石,我雕刻了玛丽怀抱基督毫无生气的身体的形象——不是一位悲伤的母亲,而是一位充满永恒的悲伤和优雅的女人。
当它揭幕时,没有人相信它是由一位年轻、不知名的雕塑家创作的。我非常愤怒。我不想被忽视。
于是,一天晚上,我在玛丽的腰带上刻上了我的名字:
“迈克尔·安吉鲁斯·博纳罗图斯·弗洛伦蒂努斯·法西巴特”
(这是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制作的。)
这是我签名的唯一作品。我立刻就后悔了。真正的艺术家不需要在作品上签名。他的作品说明了一切。
大卫
佛罗伦萨召唤我回家。他们赶走了美第奇家族,想要一个象征他们新共和国的雕像。他们给了我一块废弃了 40 年的大理石残骸。其他人也曾试图雕刻它。但都失败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块街区时,我感受到了它的潜力。在别人眼中,它只是一片废墟,而我看到他在里面等待——大卫这位年轻的英雄在其他人都胆怯时勇敢面对巨人。这是佛罗伦萨的完美象征,勇敢对抗更强大的力量。
三年来,我秘密工作。我的工作室成了我的监狱,我的避难所。我睡得很少,吃得更少。我会通宵工作,一支蜡烛是我唯一的光源,我的凿子敲击石头的声音在黑暗中回荡。我把大卫以外的一切都雕刻了出来。
这不是一座简单的雕像。我雕刻的不是站在歌利亚头颅旁的胜利男孩。不,我捕捉的是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战斗前那可怕而美丽的一刻。他的眼睛盯着敌人,身体紧绷,手紧握着石头。每一根血管、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筋腱都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大理石似乎在我的手下呼吸。石头不再是石头,而是肉体——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我每次凿击,都释放出一直在那里等待的东西。
1504 年,当大卫雕像揭幕时,佛罗伦萨人惊叹不已。大卫雕像堪称完美。他身高超过 14 英尺,高耸于人群之上,是一座大理石巨像。他们把他移到了领主广场,即旧宫的入口处——他是佛罗伦萨的守护者,也是对所有威胁佛罗伦萨自由之人的警告。
我听到有人悄声低语:“他是如何从石头上雕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雕像的?”“这不可能是人造的。”但我知道真相。我没有创造大卫。我只是在大理石中发现了他,等待着被释放。
西斯廷教堂:我最大的折磨
武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唤我去罗马。他想要一座宏伟的陵墓,一座纪念他伟大事迹的纪念碑。我设计了这座陵墓——40 座雕像,规模巨大。
后来他改变了主意。
“把我教堂的天花板漆上去吧,”他命令道。
我非常愤怒。我是个雕塑家!不是画家!但没有人拒绝尤利乌斯二世。
整整四年,我仰面躺着,颜料滴进眼睛,手臂抽筋。我与助手、教皇、自己斗争。但我完成了。
当绞刑架倒塌后,罗马人抬头看到了创造本身。
亚当伸手去握上帝之手。
先知、女巫、洪水、基督的祖先。
他们称其为神圣。而我只看到自己的错误。
西斯廷教堂:我最大的折磨
维多利亚·科隆纳:了解我灵魂的女人
在我年老体衰,但心智依然旺盛的时候,我遇到了佩斯卡拉侯爵夫人维多利亚·科隆纳。她不是普通的贵族——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信仰坚定的女性,也是第一个真正理解我灵魂风暴的人。我们相遇时,我已年近六十,她是一位致力于精神沉思的寡妇。我们互通书信、诗歌和图画。我为她画了一幅十字架上的基督素描,她写的十四行诗清晰地刺痛了我的心。
别误会我——她只是我的朋友,仅此而已。我从未结过婚,从未生过孩子。我的雕塑是我的遗产,我唯一的后代。婚姻是为需要安慰的男人准备的;我只需要大理石和孤独。但维多利亚……她不同。与那些只看到我双手的顾客不同,维多利亚看到了我的灵魂。我们从未接触过——我们的联系超越了身体——但她给我的寒冬带来了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温暖。
1547 年,当她去世时,我站在她的床边,亲吻她的手,后来写道:“死亡偷走了我最好的朋友,我唯一能看见自己的镜子。”她去世后,我更加孤独,与石头和上帝对话。
我的最后几年:终其一生都是雕塑家
我人生的最后几十年是在罗马度过的,但我并不认为我会过上奢侈的生活。那时,我已经名声大噪,但我的生活一如既往——简朴,几乎像个僧侣。我家在 Corvi 区,一个贫穷、肮脏的街区,与那些寻求我作品的教皇和红衣主教的宏伟宫殿完全不同。
我的房子又小又冷,家具也很少。没有财富,没有装饰,没有任何东西表明里面住着当时最伟大的艺术家。
只有草图、未完成的雕塑和堆放在粗糙木桌上的信件。我的衣服呢?又旧又破,上面沾满了大理石灰尘。仆人们抱怨我很少换衣服。我吃得很少,睡得更少,而且总是在工作。
然而,在最后的几年里,情况发生了变化。
我一生都在创造力量、宏伟和神圣完美的丰碑。但年龄使人变得卑微。我曾经坚定的双手开始颤抖。我曾经不知疲倦的身体开始疼痛。雕刻大卫像的米开朗基罗已经不在了。
正是在那时,我转向了 Pietà Bandini。
班迪尼圣殇:我未能完成的雕塑
很久以前,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雕刻过圣母怜子像——圣彼得大教堂完美、流畅、神圣的圣母怜子像。但这尊圣母怜子像……这尊不同。
我不再追求完美。我追求真理。
我开始雕刻基督毫无生气的身体,他躺在圣母玛利亚、抹大拉的玛利亚和尼哥底母的怀里。但我雕刻的不只是尼哥底母,还有我自己。
我把自己的脸刻在戴兜帽的人物身上,不是以艺术家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疲惫不堪、饱受岁月摧残的老人的身份。我一生都在努力让石头活起来,但现在我觉得自己和我雕刻的大理石一样毫无生气。
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但总有事情折磨着我。石头与我作对。瑕疵出现,裂缝蔓延。我变得沮丧、绝望。一天晚上,我怒不可遏,拿起锤子敲打它——打碎了基督的手臂和腿。
但我无法彻底摧毁它。我心中的火焰已经暗淡,但还没有熄灭。我放弃了这件作品,把它留给了我的助手蒂贝里奥·卡尔卡尼,他试图修复我破坏的东西。
但事实是,《哀悼基督》从来就没有完成过。
这是我的一个写照——一个走到人生尽头的人,在与怀疑、与信仰、与时间本身做着斗争。
末日
我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身体虚弱,但头脑依然敏锐。我写信,执着地画画,口述充满悲伤和对上帝的渴望的诗歌。
1564 年 2 月 18 日的夜晚,我感到岁月的重压。没有隆重的告别,没有戏剧性的场面——只是一个男人躺在简陋的家中,慢慢离去。
回家的最后旅程
即便我死了,我还是无法摆脱争议。我死在罗马,但我的心始终属于佛罗伦萨。我的侄子莱昂纳多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但罗马不会轻易放弃它所宣称的属于它的东西。教皇庇护四世想把我葬在圣彼得大教堂,靠近我工作的地方,与罗马的伟人一起安葬。莱昂纳多像他叔叔一样固执,拒绝了。在深夜,他用商人的布包裹我的尸体,装上一辆简单的马车,好像我只不过是一包货物或一袋谷物。
他们像小偷一样把我从罗马偷运出去——我真想笑出声来。这位曾移山填海的伟大人物,米开朗基罗,却像偷禁酒一样偷运。
当他们终于到达佛罗伦萨时,得知儿子回来了,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悲伤和自豪之中。
他们给了我罗马拒绝的东西——一场与我的名字相称的葬礼。我去世三周后,佛罗伦萨人聚集在圣洛伦佐教堂,然后又聚集在圣十字教堂,纪念这个他们一直认为是自己人的人。
他们把我埋葬在佛罗伦萨,那片培养了我的土地。
就这样,我离开了我曾经生活过的这个世界, 我是米开朗基罗,这是我的故事。






 Chinese
Chinese				 English
English					           Italian
Italian					           Spanish (Spain)
Spanish (Spain)					           German
German					           French
French					           Portuguese (Brazil)
Portuguese (Brazil)					           Dutch
Dutch					           Danish
Danish					           Norwegian
Norwegian					           Swedish
Swedish					           Polish
Polish					           Czech
Czech					           Japanese
Japanese					           Tamil
Tamil					           Arabic
Arabic					           Spanish (Venezuela)
Spanish (Venezuela)					           Spanish (Peru)
Spanish (Peru)					           Portuguese (Portugal)
Portuguese (Portugal)